人物评价

陈元光(657—711年),字廷炬,号龙湖。唐朝 河东道人[(一说河南光州人,今河南省潢川县。)。漳州首任刺史。他是闽台地区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被奉为开漳圣王。陈元光将军自未弱冠之年即随父率众南下,直至殉职,始终坚守在闽戍地,长达四十二年;治闽有方,开科选才,任用贤士,招抚流亡,烧荒屯垦,兴办学校,劝民读书。号称“蛮荒”之地的闽南,经济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 陈元光成为促进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融合的奠基者。陈元光去世后,被后世尊奉为“开漳圣王”。潮州诗萃》收录其排律诗三首,后人编有《龙湖集》48首,《全唐诗》及外编录其7首。

人物评价

总评
  唐初由陈政、陈元光父子率部入闽,并对漳潮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开发,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它不仅直接影响这个地区,也间接地影响到后代对台湾省的开发。应该指出,由于陈元光本人的组织才能和实际上的领导地位,他在这一开发过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应给予一定的历史地位。

历朝封赠褒扬
  唐先天元年(712年),敕赠“韬卫镇军大将军兼光禄大夫、中书左丞临漳侯。谥忠毅文惠”;开元四年(716年),又敕赠“颍川侯”。

  唐开元四年(716年),在陈元光殉职后第五年,州县治迁至李澳川(今漳浦县城)。唐玄宗皇帝追赠陈元光为“颍川侯”,并下诏书在州治敕建奉祀陈元光庙宇,且赐乐器、祭器,建“盛德世祀”牌坊以表之。

  贞元二年(786年)州治北迁龙溪(今漳州市区),奉敕改葬陈元光于州治之北的松州堡高坡上(今芗城区浦南镇),遂又立庙于石鼓山下(世称松州庙)。

  五代(947年),敕赠“保定将军兼金紫光禄大夫,太傅尚书令”。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敕赠“保定男”;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敕赠宗应伯;

  煦宁八年(1075年)六月,敕赠“泽公”;

  政和三年(1113年)十月,赐庙额“威惠”;

  宣和四年(1122年)三月,敕赠“忠泽公”。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八月,加赠“显佑”;

  绍兴二年(1132年),敕赠“辅国将军”。

  绍兴七年(1137年)正月,加赠“英烈”;

  绍兴十二年(1142年)八月,赠“英烈忠泽显佑康庇公”;

  绍兴十三年(1143年),敕赠“开漳州主圣王”,加谥“忠毅文惠王”;

  绍兴十六年(1146年)七月,敕赠“灵著王”;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七月,加赠“顺应”;

  绍兴三十年(1160年)加赠“昭烈”;

  乾道四年(1168年)九月,敕赠“灵著顺应昭烈广济王”;

  宝庆二年(1226年)敕赠“宗毅公”。

  明洪武二年(1369年),敕赠“昭烈侯”;

  万历七年(1579年),敕赠“威惠开漳陈圣王”。

  清乾隆四年(1739年),御赐宫灯一对,御书“唐高封祀典开漳圣王”。▲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