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土为安 唐朝厚葬之谜

唐朝是一个厚葬的时代,承袭了前代的厚葬和风水习 俗。很多官员百姓“丧尽家财,以营大事”,而皇家的丧葬排场更是引导了杜会风俗走向奢侈极欲。厚葬要有经济条件,唐朝人真的很富裕吗?

早在贞观前期,唐太宗就针对当时出现的厚葬热潮发表过一段评论:“送往亲人的做法,详细地写在礼仪法典中,失礼违法的后果,刑书上也很明白,但勋戚之家多流遁于习 俗,闾阎之内侈靡成风。一些人以厚葬来奉终,以建筑高坟来行孝,遂使得衣衾棺椁极尽雕刻之华,灵车冥器穷尽金玉之饰。富者违反法律而互相推尚,而贫者即使家里破产还在全力厚葬,这样的做法徒伤教义,无益泉壤,为害实在是太深了。”

唐朝刚建立时,经济的发展很有限,丧葬上一般还没有形成十分铺张的风气。没过几年,贞观之治的出现,社会财富增加了,生活上的奢侈之风就流行起来,反映到丧葬上就出现厚葬的风俗。社会风气一般是上行下效的,所以厚葬之风实际上是从帝王和高官、富商中首先出现的。皇帝陵墓修筑上的穷奢极欲自不待多言,而高官、富商们的厚葬在唐太宗时初露端倪,至唐高宗时期就已经成风。

宰相李义府要改葬祖父,三原令李孝节认为拍马屁的机会到了,私自征发了丁夫车牛载土筑坟,日夜不息。高陵、标陽、富平等七县因为李孝节这样做了,不去帮忙肯定不行,于是也马上课丁车赴役。高陵县令张敬业本来就胆小,人又老实巴交 ,拼命地想表现自己,结果不堪其劳,死于工地上。王公大臣以下,互相争着送东西,因此李义府丧葬所用的羽仪、导从、器服等一大堆,穷极奢侈。会葬的时候,车马和为祭奠搭的帐篷,从灞桥到三原七十里路上,相继不绝。商人们有了钱,当然也会这样做。唐高宗曾下诏给雍州长史李义玄说:“商贾富人厚葬越礼,卿可严加捉搦,勿使更然。”既然要地方官出面来管这样的事情,说明厚葬死者已不是个别现象了。

这个时期在社会上也有一股反厚葬的风潮,而且声势不小。一些人主张对死不应有什么恐惧心理,要顺其自然。有个叫贾德茂的人说:“生者气聚,死者气散,聚散之间,天道常理。”唐高宗时的刑部尚书卢承庆说:“死生至理,亦犹朝之有暮。”社会上流行陰宅风水,一些人还著书立说,当时流行的就有120家,吕才在得到唐太宗的命令后编了《陰陽书》对这种风气进行痛斥。他说,朝市迁变,活人尚不能预测将来;泉石交 侵,死人怎可先知于地下?一些人认为富贵官品都是由于安葬的好坏所决定的,人的寿命长短是由坟垅导致的,其实根本不是如此。他认为人臣名位,进退自有其规律,有的人最初处于很低位置而后来就尊贵了,有的人最初官位很高而后来就不行了。卜葬以后,墓的位置是不能更改了,一旦墓一造,更是不能变化,但为何人的名位却时有高低?所以官爵怎样,根本不是墓葬所决定的。

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丧事从简的言论。如唐太宗的长孙皇后死前就对太宗说:“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唐初宋国公萧瑀死前告诫其子一定要敛葬俭薄,他说:“生而必死,理之常分。气绝后可着单服一通,以充小敛。棺内施单席而已,冀其速朽,不得别加一物。无假卜日,惟在速办。”名将李勣临死时也对家人说没必要埋金玉,只要布装露车载棺柩,棺中敛以常服,另加上一套朝服。明器只要制作五六匹马和十个木人,与古代礼仪相符就可以了;其他什么也不要。

上面这些人的认识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但毕竟呼声很小,在整个社会厚葬的热潮中,他们的见解反而被人们认为是不解风情。唐中宗以后,厚葬潮一浪一浪地袭来。

唐中宗时期,官员们对自己家里的厚葬习 以为常。《新唐书》说“群臣务厚葬,以俑人象骖眩耀相矜,下逮众庶,流宕成俗”。从上到下,厚葬已成为社会一大风尚。至于现今发掘的一些公主、诸王墓来看,不但墓室豪华,而且墓内放置着成百上千件的陪葬品,都可说明这一时期厚葬的程度。如陪葬乾陵的永泰公主墓,墓道两侧筑有五个过洞、六个天井和八个便房,散放着1354件唐三彩骆驼、马、人俑等。墓内的壁画和藻井装饰,色泽精美艳丽。如果加上懿德太子和章怀太子墓,三个乾陵的陪葬墓中共 出土文物达4300件。玄宗的开元、天宝时期,唐代社会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厚葬者的经济实力更足以支撑他们这样做。玄宗曾认为当时“共行奢靡,递相仿效,浸成风俗”,“冥器等物,皆竞骄侈,失礼违令,殊非所宜”。

唐睿宗时期,有个叫唐绍的左司郎中上疏说:“我听说王公以下送终用明器等物,全部在法令上表明,根据品秩的高低,各有详细的描述。近来,王公百官都竞为厚葬,偶人象马,雕饰如生,只是用这些东西来炫耀路人,内心根本不是想遵守礼仪。由于互相煽动,破产倾资,风俗流行,连普通百姓也是在这样做了。”为了满足活着的人的心理,厚葬掀起了热潮。

中唐以后,厚葬之风仍未停息,很多官员百姓“丧尽家财,以营大事”,而皇家的丧葬排场更是引导了社会风俗走向奢侈极欲。唐懿宗时期,尽管唐朝的统治日落西山,同昌公主死时,仍然举办了盛大的丧礼,送丧队伍前后有30里,“冶金为俑,怪宝千件实墓中”。《资治通鉴》上说葬同昌公主时,“凡服玩,每物皆百二十舆,以锦绣、珠玉为仪卫、明器,辉焕三十余里。赐酒百斛,饼餤四十橐驼,以饲体夫。上与郭淑妃思公主不已,乐工李可及作《叹百年曲》,其声凄婉,舞者数百人,发内库杂宝为其首饰,以絁八百匹为地衣,舞罢,珠玑覆地”。一些贵族官僚生前俸禄优厚,死时赙赠丰侈,为厚葬提供了经济条件。当然厚葬的目的不一样,有的人是想符合葬礼,有的人是想对死者表示竭诚哀悼。如钜鹿人魏仲俛死于唐敬宗宝历年间,其兄为了追天伦之情,尽力竭财,“以资窀穸”。除粮食、钱币外,大批明器、描绘日常起居的壁画就这样被埋入了地下。

过度奢靡的送葬之风也是厚葬的重要表现之一。《唐语林》谈到唐玄宗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财富增加的同时,一些有钱人出现了大肆操办送葬的情况:“送葬者或当冲设祭,张施帏幕,有假花、假果、粉人、粉帐之属。然大不过方丈,室高不逾数尺。”这种情况遭到一些有识之士的批判。中唐以后,这种风气愈演愈烈,“祭盘帐幕,高至九十尺,用床 三四百张,雕镌饰画,究极技巧”。代宗大历年间,太原节度使辛云京下葬日,各道节度使都派了很多人前来祭祀。范陽节度使的祭盘最大,上面用木头刻成尉迟敬德与突厥将领争斗的木偶故事,“机关动作,不异于生”。刚祭罢,灵车想走过去了,范陽的使者说准备好的内容还没有结束,灵车只能停了下来,范陽的祭盘上又开始了一组项羽和汉高祖的鸿门宴的人物动作,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表演完。披麻戴孝的送葬者被这一幕吸引住了,竟然停止了哀哭,津津有味地看起了热闹。厚葬之风的盛行,使得办丧事不仅仅是在给死者送行,更成为是对死者身份进行炫耀。在这种奢侈的送葬风俗下,工匠们高超的手工艺水平倒是展现得十分淋漓。

厚葬之风的首创者当然是皇室,其次应该是节度使阶层。大乱之后,天下失控,一些节度使出身于中下层军官,素质不高,没有什么文化,突然之间掌握了一地的军政权,成为社会特权阶层中的一分子,便不知天高地厚,干点这种炫耀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的事情是很正常的。这种人凭了手中的军队,实际上成了地方的土皇帝,谁也管不了他们,因而他们有力地推动了厚葬之风向整个社会扩散。

厚葬的一个表现是相墓术大行于世。唐初吕才说当时讲陰陽葬术的书有120本。唐代末年出了个杨筠松,专门研究地理风水的,官阶为金紫光禄大夫。传说他在这个领域内著作等身,写有《疑龙经》、《撼龙经》、《葬法倒杖》等专书。据《四库全书总目》,《撼龙经》是一本专门讲山龙脉络形势的书,《疑龙经》上篇讲关局水口,中篇叙述“面背朝迎之法”,下篇论结穴形势,为葬法风水提供了理论依据。杨筠松的地理风水派对后代的影响十分巨大,自宋至明“为人所道”。

在这些理论指导下,民间普遍将墓地的选择与子孙后代的兴旺发达联系了起来。皇帝皇后因为普天之下都是他们家里的,所以有权卜选陵地,能够保证他们的子孙永享恩泽。唐中期有位叫严善思的人就说:“陵墓所安,必资胜地,后之胤嗣,用托灵根。”他又说:“山川精气,上为星象,若葬得其所,则神安后昌。若葬失其宜,则神危后损。”地面上的地方与天上的星象是对应的,选择了好地方,子孙就能发达昌盛,反之选错了地方,那就对不起了,弄不好子孙马上就会衰败。一般稍有点财势的人也是相信风水的。开元间,集贤学士徐坚的妻子死了,就曾向人讨教风水的事情。

风水择墓唐人是十分看重的。《旧唐书》曾记载过这样的一件事:唐初温 大雅想改葬其祖父,有个占卜的人说:“改葬到新地点,会伤害哥哥而弟弟得福的。”温 大雅说:“如果我的弟弟能一直幸福康泰,我将含笑入地。”改葬后一年有余,果然他的弟弟发迹了,而温 大雅死了。将这一段记载在正史上,说明《旧唐书》的作者还是比较相信祖宗坟墓风水的作用。坟墓地址的挑选看来是十分重要的,它既能为人带来好运,也能为人带来霉气。

唐朝厚葬的原因,固然与经济的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更可能与隋唐初年政府的一些制度也是有紧密关联的。如隋文帝在上台不久曾颁布新制定的丧制,“著令皆为定制,无相差越”,要求上至王公下逮庶人全面遵守。至唐朝,这样的法令还在继续完善。比如人死后,对死亡的称呼是各不相同的,三品以上的官员称薨,五品以上的称卒,六品以下至于庶人称死。死者嘴巴里的饭含也有不同,三品以上的用粱和壁,四品和五品用稷与碧,六品以下用粱与贝。死者墓碑上的题字、大小和形状等都有按照身份的一套规定。明器的使用也有规定,如三品以上可用90事,五品以上为70事,九品以上40事。至于庶人,那就看着办吧,但不允许超过官员的。坟墓的大小与官品的高低成正比,如唐代一品墓地90步,高1丈8尺;二品80步,高1丈6尺;三品70步,高1丈4尺,往下以此类推。墓前石刻,三品以上可以放6件,五品以上放4件。这样,在政府的规定下,官位高的人可以把墓造得很高很大,里面可以葬进很多陪葬品,官位低的人标准只能走低。不过处在这个时期,人们当然会想,他们做高官的人可以好好地安葬,那么低级官员和老百姓为什么不能偷偷地将亲人葬得好一点呢?特别是当社会上一般的人也有经济实力这样做时,尤其是一些富商大贾,他们当然会以这些高官为榜样,共同推动厚葬风气的流行。

(黄满仙)

公众号二维码
上一篇:两位男宠 张易之、张昌宗死因之谜  回目录  下一篇:活人在操办 唐朝冥婚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