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害深谋 王大臣案之谜

万历元年(1573年)正月十九日清晨,年仅十岁的明神宗按例上朝,轿子刚出乾清门,只见一名太监打扮的男子飞奔而来,见势不妙的侍卫蜂拥而上将来人擒获,结果从他身上搜出刀、剑各一把。那人自称名叫王大臣,常州府武进县人,其余一概不说。惊怒交 加的小皇帝下令东厂“仔细研究主逆勾引 之人”,一场风波就此掀起。王大臣究竟是什么人?他的幕后主使又是谁呢?

在顾命大臣、内阁首辅高拱的回忆录《病榻遗言》中,有一节标题为“毒害深谋”,讲的便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与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借王大臣案陰谋陷害自己的事情。冯保和张居正为什么要陷害高拱呢?他们之间有什么恩怨呢?事情还要从隆庆末年的一场权力之争说起。

高拱,字肃卿,河南新郑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成为裕王(即后来的明穆宗)的讲官。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高拱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进入内阁。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与首辅徐阶关系不睦的高拱“乞休”回乡,离开了内阁。隆庆三年(1569年),高拱以武英殿大学士第二次进入内阁。隆庆五年(1571年)五月,六十岁的高拱出任内阁首辅。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逝世,遗命内阁辅臣高拱、张居正、高仪与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为顾命大臣,共同辅佐年幼的明神宗朱翊钧。

高拱一向以精明强干自诩,颇想有所作为,而当时司礼监太监冯保权威甚重,公然干预朝政,高拱自然不甘自己大权旁落,多次向小皇帝表示要扩大内阁的权力,以遏制司礼监太监的权力。于是,高拱与冯保之间矛盾日趋尖锐。为了削夺冯保的权力,高拱起草了《陈五事疏》,为了加重这一奏疏的分量,高拱决定以阁臣联名的方式提交 皇帝,便将此事告诉了阁臣张居正和高仪。张居正听说高拱要弹劾冯保,一口答应联名上奏,还笑着对高拱说:除掉冯保,就像除掉一只死老鼠一样容易。

六月初十,满心欢喜的高拱便将《陈五事疏》送交 皇帝,要求皇帝严惩太监干预朝政,削夺司礼监太监的权力,并将权力集中到内阁。高拱哪里知道,张居正一转身,就已经将他要弹劾冯保的事告诉了冯保。原来张居正早就看中内阁首辅的职位,为了能取高拱而代之,暗地里已经与冯保结成同盟,就等机会来临了。

高拱送上奏疏以后,又让自己的门生故吏上疏弹劾冯保,以制造倒冯的声势,迫使冯保下台。以工科给事中程文为首的一批言官纷纷上疏,联名弹劾冯保,指责冯保有“四逆六罪”、“三大奸”,甚至攻击冯保对穆宗的死负有责任,要求皇帝严惩冯保,一时间,倒冯形势一片大好。

六月十六日,宫中传出话来:“有旨,召内阁、五府、六部众皆至!”高拱认定是小皇帝要下旨处分冯保,颇为兴奋。文武百官齐集后,太监捧着圣旨出来,高声喊道:“张老先生接旨。”高拱一听大惊,心想我是内阁首辅,按理应该我接旨才对,怎么会是张居正呢?心里隐约感到大事不妙。只听太监一字一句地宣读圣旨:“皇后懿旨、皇贵妃令旨、皇帝圣旨:说与内阁、五府、六部等衙门官员,大行皇帝宾天先一日,召内阁三臣在御榻前,同我母子三人亲受遗嘱。说:‘东宫年小,要你们辅佐。’今有大学士高拱,专权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强夺自专,通不许皇帝主管。不知他要何为?我母子三人惊惧不宁。高拱着回籍闲住,不许停留。你每(你们)大臣受国家厚恩,当思竭忠报主,如何只阿附权臣,蔑视幼主!姑且不究。今后都要洗心涤虑,用心办事。如再有这等的,处以典刑!钦此。”高拱万万没有想到宣讲的竟然是这样一份诏书,史载高拱听完圣旨后“面色如死灰,汗陡下如雨,伏地不能起”,最后是在别人搀扶下才勉强走出皇宫。

事情为什么会这样急转直下呢?原来这是冯保与张居正共同策划的结果,而高拱最致命的罪证便是他在内阁中随口说的一句话:“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冯保正是凭着张居正透露的这句话,攻击高拱不将小皇帝放在眼里,心怀不轨,最终激怒了皇后与皇贵妃,才出现了这道皇后、皇贵妃和皇帝联署的圣旨。高拱虽然不明个中内情,但以他的政治经验很快就意识到自己是被张居正出卖了,双方从此结下仇怨。

冯保与张居正虽然赢得了这一回合的胜利,迫使高拱回乡闲住,但他们对高拱依然怀有戒心,担心他日后会东山再起,毕竟高拱有这样的经历。王大臣案的出现,使冯保看到了彻底铲除高拱的机会,于是一幕闹剧就此上演。

王大臣被送至东厂后,声称自己本名不叫王大臣,而叫章龙,是从戚继光处来的。张居正随即票拟谕旨:“着冯保鞫问,追究主使之人。”冯保来到东厂单独提审王大臣,对王大臣说:“汝只说是高阁老使汝来刺朝廷,我当与汝官做,永享富贵。”还让心腹辛儒与王大臣共处一室,教他指控高拱的口供。一切安排停当,冯保便公开审讯王大臣,王大臣于是供称,是高拱的家仆李宝、高本、高来跟他同谋行刺皇帝。冯保立即派东厂校尉到高府抓人。

消息传开,朝中大臣一片哗然,吏部尚书杨溥、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礼等大臣纷纷向张居正施加压力,要求他制止这种无中生有的陷害行为。其实,冯保借王大臣案陷害高拱,张居正也是参与其中的,但看到朝中大臣反应如此激烈,担心犯了众怒对自己反而不利,加之高拱确已年老体弱,对自己形成威胁的可能性不大,权衡利弊后,张同意从中调停挽回,于是指派德高望重的锦衣卫左都督朱希孝与冯保一起会审王大臣。

朱希孝心知高拱是被冤枉的,有意为他开脱。会审开始后,出乎冯保的意料,王大臣忽然翻供,竟然指认冯保为主使之人,并称原先指认高拱都是冯保所教。朱希孝见开脱高拱的目的已经达到,也不想深究,就草草结束了会审。冯保见王大臣翻供,害怕陷害高拱的事情败露,害人不成反害己,就将王大臣杀了。疑犯死了,这个案子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王大臣案虽然就这样了结了,但其中的疑点依然很多,王大臣究竟是什么人?他背后的主使者是谁?他是如何能够假扮太监混入戒备禁严的皇宫的?王大臣死了,这些秘密也随着他一起被埋进了坟墓,无人能知。

公众号二维码
上一篇:不知所终 懿安皇后下落之谜  回目录  下一篇:惊天揭帖 万历朝妖书案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