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乐圣 朱载堉之迷

你很难在中国历史人物长廊里找出第二个“他”来:生于皇家,过着府邸优裕的日子,却席蒿独处;身为世子,却宁愿布衣幅巾;贵为封爵,却远离喧嚣,僻野隐居。科学家的冷静头脑与艺术家的入世激情,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他就是明代著名的乐律学家、历算家朱载堉。他最伟大的贡献是在中国律学史上创建了十二平均律,这在几百年前被西方誉为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朱载堉(1536-约1610年),字伯勤,号山陽酒狂仙客,又号狂生,系明太祖元璋九世孙,仁宗帝的第六代孙,郑恭王朱厚烷之子,是明代著名的乐律学家、历算家。他在很多领域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创建十二平均律理论的人;第一个制造出定音乐器——弦准;第一个用珠算进行开方;第一个创立“舞学”,并为这一学科规定了内容大纲等等。这些成就大多被收入在《乐律全书》中。

据史书记载,朱载堉自小便很有音乐天分,而且悟性很强。他出生后经常哭闹,尤其是在晚上更是啼哭不已,搅得大家都无法入睡。一次,朱载海又哭闹不休,其父甚是无奈,郁闷之下就吹萧释怀,不料朱载堉一听到萧声,竟然停止了哭闹,自此萧成为了他的宠物。他对萧声非常喜欢,幼年便曾在父亲的亲自指点下吹萧弄笛,培养了浓厚的兴趣。在父亲和舅父何瑭的熏陶下,很小便显现出音乐方面的潜质。十一岁时,他对音律和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在这一年,他也被立为世子。但灾难不久便降临到了他的家里。因皇族内讧,他的父亲获罪下狱。这使他亲眼目睹了明朝封建统治者的丑陋和腐败,亲身经历了皇族内部明争暗斗的血雨腥风。他因悲痛于父亲无罪而遭禁锢,放弃王子生活,独居土屋,睡着草席,专心攻读,潜心学问近十九年。待其父复爵后,他虽以世子身份重入王宫,但他七次上疏不愿继承王位,经皇帝批准,与儿子朱翊锡一起终生享受世子、世孙的俸禄。

在他所有的发明中,十二平均律是他取得的最大成就。所谓十二平均律就是精确地规定八度的比例,并且把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使任意相邻的两个半音都有相同的音程。十七世纪时,朱载堉研究出的十二平均律的关键数据——“根号2开12次方”被传教士带到了西方,立即引起轰动,以乐器之王——钢琴为主,所有的琴键乐器从此便按照十二平均律来制作和调音,人们都将朱载堉奉为“乐圣”,誉为“东方文艺复兴的文化巨匠”。

如果说,红、黄、蓝三原色的出现,打开了美术世界的新天地,那么十二平均律的发明则是揭开了音乐世界的新篇章。没有十二平均律,我们就欣赏不到帕瓦罗蒂演唱时由C大调到G大调那巧妙的过渡;没有十二平均律,许多键盘乐器也就无法调音;没有十二平均律,世界音乐之父巴赫的第一首钢琴曲也就不可能问世。如果把巴赫称为“钢琴之父”的话,朱载堉便可以称为“钢琴之祖”了。

中国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曾说:“惟有明朝末年朱载堉先生发明的十二平均律,是个一做就做到登峰造极的大发明,直到现在谁也不能推翻它、动摇它。”蜚声世界的德国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和比利时声学家马容都对朱载堉的成就赞不绝口,他们说:“十二平均律是中国这个有天才和技巧的国家发明的。”1997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江 泽民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曾经盛赞我国历史上对人类有杰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其中一位就是朱载堉,他这样评价;“朱载堉首创的十二平均律,是被后来认定为国际通行的标准音调。”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朱载堉的事迹至今仍然在民间流传,如“唢呐节”、“金鼓节”等等,都是老百姓纪念他的方式。据说,朱载堉坟前先后立过三次碑。为什么呢?原来,他不仅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还是个精通医术的名医,曾为乡邻们治愈过噎食病(食道癌),许多人闻讯后千里迢迢来请医求药。可郑王已经去世,眼看治病无望,他们在坟上祭奠之后,就把载堉的墓碑敲了一小块,回去研成粉末,煎熬喝下。奇怪的是,病人每喝必好,真似灵丹妙药。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说是郑王碑显灵,病家都来载堉坟前寻药,就连过往的客商也要捎一点回去,时间久了,你敲一块,他敲一块,墓碑岂有不碎之理?老百姓用传说来纪念一位王子,历三四百年而不衰,除了朱载堉而外,恐怕很难找到类同的例子。老百姓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学者的创造,把科学的智慧、艺术的魁力解释成一种神奇的力量。朱载堉的丰碑矗立在人民的心中,这座丰碑是朱载堉用生命雕刻出来的。

公众号二维码
上一篇:不知所终 懿安皇后下落之谜  回目录  下一篇:中国药圣 李时珍生平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