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罗万象 清朝皇室网罗珍宝之谜

一个文明古国,同时也是一个文物大国。自西周以下的各朝各代都进行古物的收藏,而以清朝为集大成者。清朝诸帝中尤以乾隆时期的收藏和研究为甚,他还为收藏和撰写专著下过圣旨,组织专家对各类器物进行研究和著述,如关于铜器有《西清古鉴》、《西清续鉴甲编》、《乙编》和《宁寿鉴古》,关于书法和绘画作品编著有《石渠宝笈》等。可是终清之世有没有完成对所有藏品的著录,这已是难以弄清的谜。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同时具有悠久的收藏历史。《周礼》就记载了西周设有天府,把用于祭祀的玉器当作宝物收藏,说:“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藏之。”其实先秦时代的统治者除了收藏玉器外,也珍藏各种青铜礼器和其他珍宝。《战国策燕策二》记载;名将乐毅率燕国军队大破齐国后,“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大吕指乐器,元英为燕国宫殿名,历室为燕国宗庙名。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都有收藏。秦始皇一统天下,尽收各国奇器珍宝,曾专门派一支军队去迁周朝保存的九鼎。西汉废除“挟书律”,号令天下民众献书,并将民众所献之书藏于秘府。汉武帝时得宝鼎于汾水上,因此改年号为“元鼎”。魏晋南北朝虽然是动荡的时代,但各王朝也有收藏。唐太宗李世民特别喜爱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据说他收藏的王字竟多达三千余纸,当然他也收藏前代的绘画作品和其他珍宝。宋朝不仅有大量的收藏,还编著了不少考古、鉴赏类的书籍,使收藏和文物研究走上科学的道路。明朝皇室也进行了大量的收藏,可是没有对藏品作过著录。清朝皇室的收藏可以说是集历朝的大成者,尤其是乾隆帝,一方面进行大量的收藏,另一方面组织大臣进行研究、整理和著录,比如乾隆十四年旨谕大臣们将宫中所藏的铜器编著成《西清古鉴》,其后又有大臣进献及购于市者,又写成了《西清续鉴甲编》、《乙编》和《宁寿鉴古》;有关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的收藏则编有《石渠宝笈》,有关砚台的收藏则编有《西清砚谱》,钱币收藏则有《钱录》,等等。可是,终乾隆朝,并没有完成故宫中所有的收藏品的著录。乾隆帝有时也会把一些珍宝赏赐给王公大臣,如把西晋陆机的《平复帖》赐给成亲王永瑆。更何况嘉庆、道光诸帝也皆有收藏,却不见著录。到了晚清,官员和太监进行偷窃,或有不经意的损坏,以至于后来对于故宫究竟收藏了哪几类珍宝,其数量究竟有多少,一度是人们无法了解的谜。乾隆十四年的圣旨保存在《西清古鉴》中。圣旨冠冕堂皇地说故宫中的铜器有三个来源,即宫中所藏、大臣进献和购于市者。所谓宫中所藏,当然是指他当皇帝前的收藏,也就是有明朝皇宫的收藏,以及他的父亲、祖父、曾祖父的收藏。乾隆在位时间最长,天下最太平,财政最富裕,而且也是一个最喜爱文物的皇帝,因此大臣进献的珍宝和购于市的古董也最多。事实上清朝对大小金川用兵、征服蒙古、建立新疆省,掠夺了不少其他民族的器物,如平定金川时获得蕃剑、“董卜韩胡 宣尉使司印”(董卜韩胡 为明朝三十六番之一,也称孟董番。永乐皇帝设宣慰使司都指挥同知,并授此印)等。还有一类文物是出土的,如元朝的“制诰之宝”(黄金质、龙火轮钮,通高5寸8分、重220两)就是出土于鄂乐多斯的哈图山山脚下的乱沙中,然后由理蕃院上折进呈。乾隆帝也把此类出土的文物归入大臣进献之类。其实还有巧取豪夺的,而从乾隆帝看来,都是付了银子的,于是都归之于“购于市者”。总之,在乾隆朝,故宫的收藏确实大量增加。

乾隆帝既要大臣们按照北宋《宣和画谱》、《博古图》等考古类图书的体例编撰各类古器物的图书,还要求随着内府新入藏古器物的增加,对这类书籍进行扩充、完善。《西清古鉴》成书30年后,乾隆帝就又下令续写古鉴。同时,他也亲自参与鉴定和考古,使故宫收藏的各类古董都有一个正确的勘定。曾经有一件青铜器一度被误认为是商周时期的,后经乾隆仔细辨认,最后确定为唐代回纥铜器,从而澄清了这件器物历史。虽然乾隆帝和他的大臣都善于鉴古,但也有出错的时候。如《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为师弟无用师所作,无用师自然是此图的首位拥有者,图上留下了“无用师”印。几经转手,1746年被嗜爱书画的乾隆帝收进清宫内府。乾隆帝对其爱不释手,视为《石渠宝笈》的上等品,并矜上“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乾隆鉴赏”、“三稀堂清鉴玺”、“宜子孙”等五印。可是事隔二年,地方官吏又呈送了一幅与真作一模一样的《富春山居图》。肯定有一幅是伪作,乾隆帝经过仔细比较鉴定后,把第一幅定为真迹,后献的一幅定为赝品。由于赝品简直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乾隆帝把它们都收进了内府珍藏。乾隆帝的鉴定结论维持了近两百年,后来终于被近代画家吴湖帆所推翻。经过美术界几十年来的争论,最终公认钤有乾隆皇帝印的为伪,地方官吏所献的反而为真,同时指出伪的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至今真伪二卷均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虽然乾隆朝不乏古字画的鉴定高手,但乾隆君臣还是不得不发出无奈的感叹:“鉴别之难矣!”

当然,有关清皇室的收藏情况,最应该是由推翻清朝的民国政府作清理和登记。末代皇帝溥仪离开紫禁城皇宫后,由发动“北京政变”的冯玉祥将军控制了北京地区的军政大权,就组织了一批大学教授、学者和大学生进行清点、登记。清点工作进行了近一年,并于1925年公开出版了28册《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报告》。据统计有117万余件,包括青铜器、玉器、书画、陶瓷、珐琅、漆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匏、金铜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后妃嫔服饰、衣料和家具等等,还有大量图书典籍、文献档案。

公众号二维码
上一篇:毁于一旦 圆明园四十景之谜  回目录  下一篇:国宝散失 伪满政权盗取故宫珍宝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