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贵族塾 清朝皇子上书房读书之谜

参观过北京故宫的人,对故宫乾清门内东侧的廊房一定不会陌生,这里曾是清朝皇子皇孙们的读书处——上书房。上书房就是皇宫里的贵族学校,皇帝从小在这里苦读诗史,学习 经国之略。 清朝的皇帝非常重视教育。早在清军入关之前,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一边忙于打仗,一边还延聘汉人学者为师傅,“以万金供养之”,教育其年幼的子孙。康熙五岁即开始读书学习 ,其刻苦程度在历代帝王中堪称绝无仅有:他自己规定,师傅教习 的汉文古籍每天须背诵一百二十遍,“年无间日”。就这样,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左传》等“字字成诵”,烂熟于胸,不要说是一个满族孩子,就是汉族成年人,这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在父祖辈的严厉督促和言传身教下,皇子皇孙们从小拒绝养尊处优,虚龄一到六岁(清初皇太极规定八岁),就进入皇宫里的“贵族学校”上书房读书学习 ,陪读的是近支王公子孙。康熙年间,诸皇子分居皇宫内各处,因此没有一处集中的上书房,皇子们的读书处有毓庆宫、撷芳殿、南薰殿、西长房、兆祥所、咸福宫等多处。自雍正时起,将寝宫从乾清宫移至养心殿,才将上书房设于乾清门内东侧的这排廊房。同治、光绪两帝年幼即位,由于已是皇帝,身份不同于皇子,所以不去上书房读书,而是在毓庆宫读书。此外,在圆明园的勤政殿以东也设有上书房,是供皇子们住行宫时的学习 场所。

皇子们的老师称为上书房师傅,是从翰林院优选出来的儒学大师或满汉重臣,品行端方,学问优长且传道有方。清朝历代皇帝对上书房师傅的人选都非常重视,选派信得过的官员担任此职,如雍正时身兼大学士、尚书、军机大臣于一身的鄂尔泰、张廷玉,乾隆末年的刘墉,嘉庆时的朱珪等,都曾担任过上书房师傅。咸丰在争位胜了皇六子奕訢当上皇帝后,将为自己继位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师杜受田提拔为上书房师傅。同治、光绪年间的大学士翁同龢也担任过两代皇帝的师傅。

中国传统讲究师道尊严,学生、徒弟一律得向老师行跪拜礼,所以雍正皇帝命皇子们第一天正式上课前,先要向师傅行拜师礼。但是皇子身份尊贵,平日里都是王公大臣们向皇子行跪拜礼,上书房师傅哪敢受这个礼,于是惶恐不安地拒不接受跪拜,最后变成一个折中的礼仪:皇子与师傅见面,彼此施以长揖。有了这种特殊的尊宠 ,日后师傅们在任何场合见到皇子,都不必再跪拜,只须捧手为礼即可。

清朝对皇家子弟读书的要求是:使之“习 于学问,讲明义理,忠君亲上”。雍正亲自为上书房题写了一副楹联:“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理为先。”这副楹联以后就一直挂在上书房的书斋内,它也是皇帝对皇子们的殷切寄语,从此,上书房里每天都传出这些天皇贵胄们的朗朗读书声。上书房师傅对皇子们的要求非常严格,皇子们必须早上五点钟之前赶到上书房,算起来,他们差不多每天凌晨四点前后就要起床 了,而且不管风雨交 加还是严寒酷暑都不得缺席,这对少年皇子的心志的确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上书房的学习 课程主要有四部分:一是汉文和儒家经典。清军入关后,面对的是广大的汉土汉人,为笼络汉人巩固其统治,清朝各代皇帝都非常重视对汉文化的学习 和借鉴,尤其是四书五经等汉文经典,更是皇子们必须熟记于胸的,日后做皇帝或做朝廷大臣,都少不了从中领悟到“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雍正时规定,皇子们必读的汉文功课有五经、《史记》、《汉书》、策问、诗赋等,其中诗赋每天必学,因此清朝皇帝的文学修养都很高,写诗赋词不在话下。二是汉字书法。清朝的君臣大都擅长书法,康熙尤其雅好且有所成就,他要求诸皇子勤学苦练,因此自康熙时起,书法也成为皇子们的必修课。三是满文和蒙文。自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蒙古文基础上创制满文以来,清朝的官修编年史书和许多典章仪制等都是用满文写成的,身为满族后裔对这些祖先的历史等必须阅读和熟悉;另一方面,清皇族和蒙古有着特殊的部族联姻关系,蒙古各部族的拥戴和支持是清朝统治不可缺少的基础之一,因此蒙古文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外交 语言,康熙、乾隆等都非常精通蒙文。另外有一门课程则是弓箭骑射。弓箭骑射是八旗子弟的传统技艺,满族就是在马上夺取天下的,上书房前的一片空地就是当年皇子们练习 射箭的地方。

上书房每天规定的学习 时间是早上两小时读书、背书,下午两小时体育活动,就是练习 射箭,其余时间休息、吃饭也都在上书房。早上师傅来到上书房后,先检查皇子们的功课,让皇子背诵前日学习 的章节,背到朗朗上口、一字不差,再接着讲解下一段,然后再让皇子们背诵。到了上午七八点钟,在乾清门上朝的皇帝上朝结束,皇子们的读书也告一段落,正好休息。有时候,皇帝听完早朝会特意弯到上书房来,让皇子们背诵一段书,检查他们的学习 情况。到了午时,有侍卫送来午饭,老师和皇子们在各自的座位上用餐。用完餐后一般不休息,花一些时间复习 前面所学内容或是练习 写字。这时候如果在冬天还好,如果是夏天正是暑热难当的时候,而皇子们按照规矩再热也是不许扇扇子的,所以清朝的皇帝在召见大臣时,一律不扇扇子、不擦汗,恐怕跟小时候的教育锻炼也不无关系。下午两点左右,皇子们来到上书房外的空地上进行体育活动,练习 骑射武艺,同时也是休息。负责教骑射的“谙达”(满语意为教习 )身份不比上书房师傅,他们在皇子们眼里至多也就是服役人员罢了,而教习 四书五经和儒家经典著作的师傅就不同了,皇子们哪怕当上皇帝,对其仍然敬畏有加。据记载,嘉庆在上书房读书时的师傅朱珪病故,嘉庆皇帝亲自到朱的府第去吊唁。下午至晚上六七点钟,皇子们常常还留在上书房里,复诵诗文或是赋诗、写字,十分用功。

乾隆少时读书非常刻苦,后来他当上皇帝,还特意在雍正的楹联旁附上一联:“念始终典于学,于缉熙单厥心。”并为上书房书斋题写匾额“养正毓德”。乾隆“御门听政”时,经常听到从上书房传来的朗朗读书声,感觉非常亲切和欣慰,他曾赋诗一首回忆自己的读书生活,其中有这样的诗句:“为何声朗朗,毓德想鱼鱼。教子惭贞观,延师企二疏……明窗晴旭暖,忽忆十年初……”诗中的“二疏”指汉代的疏广、疏受,他们都是著名的太子老师。或许正是因为乾隆少时读书刻苦的缘故,他才能号称“十全老人”,成为一名创下盛世功绩的杰出皇帝。

史书记载,康熙皇帝有三十五个儿子、九十七个孙辈,全都学有所成,有做皇帝的,有成为丹青高手的,有成为科学家的,没有一个是纨绔子弟。可见上书房这所皇宫里的特殊学校,不光是造就皇帝的摇篮,在培养皇家子弟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面也是卓有成效的。

公众号二维码
上一篇:跪乎不跪 乾隆接见英国使臣之谜  回目录  下一篇:混为一谈 明清“午门斩首”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