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积于厥躬” 清朝皇帝召对臣工之谜

作为一国之君,皇帝免不了要召见大臣,处理日常政务。清朝皇帝多勤于听政,除了早朝外,还经常召见臣僚问事,乾清宫和养心殿是清朝皇帝召见大臣、引见官员的重要场所。 自紫禁城建成后,乾清宫就一直是皇帝的正寝。清朝入关后,顺治、康熙两代皇帝也沿袭明代皇帝的传统,以乾清宫为寝宫,但同时也在这里处理日常政务。自顺治初年起,皇帝便在这里召见大臣,批阅奏章,处理朝政,读书学习 、内廷受贺、赐筵以及接见外国使节等也在乾清宫,因而这里是皇朝的政治活动中心,也是皇帝及其大臣们对国内外诸般事务的决策地。

乾清宫是紫禁城的后宫正宫,位于内廷的中轴线上。它建筑在汉白玉台基上,规模比外朝中轴线上的太和殿略小,但宫前的露台上同样装饰着龟、鹤、日晷、嘉量(古代的标准量器)、宝鼎。在殿阶的东西两侧,分别安放着一个镀金的微型宫殿,左边的叫社稷金殿,右边的叫江 山金殿,这是顺治年间安放上去的。乾清宫正殿殿堂内高悬着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巨匾,字体饱满苍秀。在殿堂的两对楹柱上,分别是两幅皇帝亲笔御书的楹联,一对是康熙题写的:“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弘敷五典,无轻民,事惟艰。”另一对是乾隆题写的:“克宽克仁,皇见其有极;惟精惟一,道积于厥躬。”殿堂内还有五扇屏风,每扇屏风上都镌刻着康熙皇帝集自十三经的格言,正中的屏风上是:“惟天聪明,惟圣时宪,惟臣钦若,惟民从乂(音yì)。”左边两扇上分别是:“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右边两扇上分别是:“恺悌君子,四方为则。”“知人则哲,安民则惠。”

皇帝召见大臣一般在早晨七点(夏秋季)或早晨八点(春冬季)。先是由太监在皇帝吃早饭时,将请求召见的王公大臣们的名牌呈上,由皇帝决定召见谁。因为名牌在皇帝进膳时呈上,所以被称作“膳牌”。饭后,如果皇帝当日不上朝,便召见大臣听政或议事,有时单独召见一名大臣,有时则是好几个人一起召见。召见一般都在西暖阁进行,盛暑时则移到乾清宫殿堂。每天召见的次数也不等,少则一二批,多的时候每天召见十几批,由奏事处太监分批传叫,称为“叫起”。据记载,皇帝召见大臣(清朝称“召对臣工”)是有一定规矩的。被召见的大臣由后宫正门乾清门进入,军机大臣、内廷行走等则由内右门进入。到皇帝御榻前,大臣们原是自前而后按照品级序列依次跪在金砖地上,向皇帝奏报事务,领受皇帝旨意,后来皇帝恩准在御榻前铺上毡垫(俗称“军机垫子”),大臣们就可以跪在毡垫上了。如果是大学士、尚书、御前大臣、内务府大臣及各省督抚等入见,皇帝赐座后叩首谢跪垫上,如果是侍郎级的官员则不得跪垫。满人宫员在奏对时自称奴才,就像在影视中经常见到的一样(雍正时以大臣称奴才不合体制曾禁止过,但相沿已久旗员奏折仍称奴才),汉人宫员上递奏折时则书臣字。大小群臣在殿内见皇子必须双膝跪拜,而见其他诸王则只屈一膝为礼,但是皇子的师傅见皇子时只行捧手礼即可,不必行屈膝礼,以示对师长的尊敬。另外,大臣被召见时,并没有太监传叫“皇上驾到!”“某大人到!”之类的。召见时,为了保持朝廷的尊严,大臣们一律朝服戴冠,天气再热不准扇扇子,天气再冷也不得搓手。就连皇帝也必须着朝服,在大臣面前不能擦汗,只有等召见完一批之后,稍微扇几下扇子,擦擦汗。

皇帝会向被召见的大臣询问各方面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然后下发谕旨。清朝虽然设有不少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例如议政处、内阁,雍正时又设立了军机处,但这些机构并没有最终决定权,所有政事还是由皇帝裁决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勤于理政,召见大臣的次数和人数也是最多的,并且每天都要批阅大量奏折,同时经常下发谕旨。

清朝皇帝在乾清宫召见大臣,是其处理政务最常用的方式,其正式程度比之御门听政稍低些,但是比起在养心殿接见大臣则又正式了许多,毕竟乾清宫的地位在礼制上要比养心殿高,一般召见的都是参与议政的朝中重臣,且带有优礼有加的性质。

除了在乾清宫召见大臣外,皇帝处理政务的另一种方式是御门听政,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早朝,早朝的地点在乾清门。据《清史稿》记载,“御门听政仪,清初定制,每日听政,必御正门,九卿科道齐集启奏,率以为常。雍正初,始定御门典礼,凡部院所进本有未经奉旨者,摺本下内阁,积若干,传旨某日御门办事。”皇帝每次御门听政之前,先通过内阁传知各部院,各部院官员天一亮便等候在午门外,在侍卫传旨后,百官才鱼贯进入。皇帝驾临乾清门升座后,各部院官和记注官分别跪列于东西两阶,由尚书一人手捧奏折,放置在黄案上,然后回到行列中跪陈事由,奏完后起身退下,其他各官依次进奏。奏事的顺序是户、礼、兵、工四部,三法司,吏部,宗人府,最后是翰詹科道及九卿会奏。奏事完毕,内阁大学士向皇帝请旨,皇帝则与辅臣们进行一番问答和讨论后,对政事做出裁决,口述旨义,大学士领受上谕,早朝结束。

顺治皇帝亲政后,每五天早朝听政一次。康熙皇帝亲政后,几乎每天清晨在乾清门准时听政,从未疏懒过。康熙在一首诗中曾这样描述御门听政: 康熙时的许多重大决策都是在御门听政时作出的,如康熙十二年讨伐吴三桂叛乱的决策;康熙二十四年、二十五年反击沙俄侵略中国的雅克萨战役决策等等,都是在御门听政时做出的。康熙死后,雍正为了表示守孝,没有入住乾清宫,而是居住在乾清宫西边的养心殿,并且将它作为理政之处,在正堂召见大臣,面授谕旨,朝会听政则至乾清宫。雍正以后,其他七个皇帝也都在养心殿居住和处理政务,至清朝覆灭的二百多年间,养心殿成为清王朝的政务中心。养心殿正门设有宝座和御案,还有书橱,内藏记载历代皇帝治国经验教训的书籍。外院的矮小房屋是太监值班的处所,官员们就在这里等候皇帝召见。同治和光绪两朝初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也是在养心殿前殿的东暖阁。

公众号二维码
上一篇:跪乎不跪 乾隆接见英国使臣之谜  回目录  下一篇:御用“秘书处” 清朝军机处职能之谜